2025-08-23
研究
研1
Research
感谢您的来到并了解我们!
学术研讨 | 珠山区文化遗产保护与对策
发布日期:2025-08-01

摘要

景德镇御窑博物院

刘林峰 朱山 

摘要:珠山区位于试验区的“一轴”重心,“一带”的精髓,应积极策应景德镇大发展的蓝图,全力服务于试验区建设的大局,服务于试验区建设的总体部署。在陶瓷文化保护上做文章,着力建立健全区域内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在精品旅游上下功夫,启动区域内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利用;围绕建设世界著名陶瓷文化旅游目的地,规划好珠山大道以南旅游线路,推动景区、景点建设,纳入试验区大旅游。

关键字:遗产保护对策;文物保护单位与历史建设

 

一、区域文化优势

景德镇是我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千年瓷都是世界陶瓷文化杰出代表,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明史上占有极其重要地位。历史上老珠山区位于景德镇市历史城区的核心区域,北起观音阁,南至小港咀,东起马鞍山、莲社路,西至昌江两岸的三闾庙、敦头上、十八渡。区域文化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丰富集中,历史街区传统风貌保存较完整,是一个具有很高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的文化大区。

▲历史城区保护规划总图

 

2015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对《景德镇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3-2030)》作出批复。《规划》对景德镇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价值作出了这样的评估:

(一)千年瓷都,瓷文化研究价值,景德镇至今仍保留着在历史时代背景下的制瓷生产工艺和设备,具有较高的瓷文化价值;景德镇的文物建筑和遗址具有突出、普遍价值,具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潜在价值。

(二)以制瓷业为重要发展的工商重镇(手工业城市发展研究价值)景德镇城市发展的历史直接导致会导致与其它历史文化名城的特征迥异,是中国唯一的、纯粹因制瓷产业兴盛发展起来的工商重镇。对于研究中国以手工业为中心的城市发展史、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社会经济史、对外贸易史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三)多元地域文化建筑荟萃之地(建筑研究价值)景德镇历史城区成为多地域类型,不同时期遗存的历史建筑富集地,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珠山区处于景德镇市老城区核心位置,至今仍保留有大量的古窑房、古作坊、古码头、古旅店、古商铺、古瓷行及古井、书院、会馆、祠堂、寺庙、教堂等。珠山区占据了全市区域文化遗产大势,更是挑起了景德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大任。主要表现在:

1.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市域内9处,珠山区占3处;

2.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市区内7处,珠山区占6处

3.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市域内107处,珠山区占44处;

4.市区第一批历史建筑 市区内93处,珠山区占80处;

5.历史文化街区 市区内6处,珠山区占6处;

6.工业遗产 市区内12处,珠山区占12处;

二、遗产保护现状

(一)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

文物保护单位是指经国务院、省、市、县(区)级人民政府公布的具体保护对象称其为文物保护单位。珠山区域内国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已依照《文物法》的规定,对其进行了规范有效保护。而面对市、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一直处于疏于保护和管理状态。据白光华《景德镇老城区(珠山区)文化遗存调查报告》、《珠山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汇总表》统计,列入市保古建筑35处,窑业遗存4处。其保护现状,珠山中路以北老城区,已划入陶阳里街区建设规划,以御窑厂遗址为中心,打造陶阳里御窑景区。陶文旅集团现已征收丰城会馆等9处,余下30处面临保护修缮任务。

▲中心城区文物保护单位分布图

(二)历史建筑保护

历史建筑指景德镇市人民政府2011年公布第一批历史城区历史建筑名录,公布历史建筑93处,珠山区域内占80处。历史建筑是构成景德镇历史区域的基石,保护好历史建筑也就等于保护了历史文化名城的构架,责任重大。最近,由省政府公布的《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2020年前工作要点》指出要公布第二批景德镇市重要历史建筑,可以看出,历史建筑是试验区建设不可缺的一大要素。珠山区域内历史建筑保护已突出显要位置,现有10处位于珠山大道以北,列入陶阳里历史文化景区规划范围,余下70处主要分布在珠山大道以南及周边地区,面临残损垮塌等不安全因素,急需采取相应保护措施,刻不容缓。

▲历史城区建筑分布区

 

(三)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

《景德镇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3-2030)》划定历史文化街区6处,分别为:三闾庙历史街区,葡萄架历史街区,彭家弄历史街区,富强上弄历史街区,陈家弄历史街区,刘家弄历史街区。这6处历史文化街区除三闾庙历史街区外均在珠山区域内,是珠山区的一个街区文化的亮点。前三个历史文化街区在珠山中路老城以北,后三个历史文化街区在珠山中路老城以南,平衡了老城区街区文化的布局。现珠山中路以北三个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利用已在规划建设中,珠山中路以南三个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利用应提到政府领导研究的层面。

(四)工业遗产保护

景德镇市的工业遗产列为12处,除景德镇原10大瓷厂外加景德镇雕塑瓷厂,“7501”瓷生产基地。这12处工业遗产全部落户在珠山区,是不可再生的物质财富。对坐落在老城区的人民、建国、艺术、红旗、光明、红星、红光7处工业遗产地,特别是红旗、光明、红星,红光4处处于半荒废工业遗产地,如何让它活起来,处于老城区南部如何同北部相呼应。

三、遗产保护对策

国务院批准建立《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战略定位是“两地一中心”,即把景德镇建设成为国家陶瓷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基地,世界著名陶瓷文化旅游的目的地,国际陶瓷文化交流合作交易中心。围绕“两地一中心”的战略定位,在规划布局上,试验区重点打造36平方公里的“一轴一带,五区多点”的核心区,以核心区建设推动试验区的整体提升。“一轴”就是珠山大道陶瓷文化保护传承轴,“一带”就是昌江百里风光带,打造一条展望景德镇魅力的文化带、生态带、旅游带、经济带。“五区”就是陶阳里历史街区、陶科园产业园区、陶溪川文创街区、陶源谷艺术景区、陶大小镇科教区,“多点”就是高岭矿山公园、东埠码头、南窑遗址、瑶里古镇等10个能集中体现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典型区域。

▲历史城区展示利用规划图

 

珠山区位于试验区的“一轴”重心,“一带”的精髓,应积极策应景德镇大发展的蓝图,全力服务于试验区建设的大局,服务于试验区建设的总体部署。在陶瓷文化保护上做文章,着力建立健全区域内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在精品旅游上下功夫,启动区域内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利用;围绕建设世界著名陶瓷文化旅游目的地,规划好珠山大道以南旅游线路,推动景区、景点建设,纳入试验区大旅游。

(一)文物保护单位与历史建设保护

珠山区对辖区内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要求建立健全文物保护“四有”档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法》实施规划管理,定期向上级文物保护部门汇报文物管理单位的状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和本机财政的支持,实施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效保护。

历史建筑保护要求,按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城市禁线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执行。考虑本区域历史建筑众多,建议本区财政设立历史建筑保护专项基金,用于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修缮。

珠山区域内历史建筑大部分分布在珠山大道以北地区,小部分约30处分布在珠山中路以南地区,而且分布较散,不能成片,形成不了优势,建议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为抓手,以片带点,带动重要历史建筑保护。

(二)重点打造二处历史文化街区

1.富强上弄历史文化街区

富强上弄历史文化街区为老城区6大历史文化街区之一。位于中山南路以东,保护面积3.3公顷。保存有明代建筑3处,清代建筑8处,民国时期建筑13处,50-70年代建筑115处。

保护主题:保护以花园里、涂家坦、塘塝偄为主体的传统商业街区;保护以富强上弄、董家上岭横弄为主体的传统居住街巷;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内的街坊以及传统民居聚落形式。

保护措施:恢复花园里、涂家坦、塘塝偄传统商业街巷功能,将塘塝偄内花园里1号恢复成瓷行,将塘塝偄内现有的红店恢复其原有功能,作为该街区瓷文化遗存的重点展示场所。富强上弄、董家上岭横弄、再胜上弄、董家上岭、大董家上弄为传统居住街区,保护其历史风貌。

2.刘家弄历史文化街区

刘家弄历史文化街区位于中山南路以西,紧邻百里昌江风光带,保护面积1.2公顷。保存有宋-民国时期民窑遗址及作坊建筑,保存有清代建筑3处,民国时期建筑2处,50-70年代建筑41处。

保护主题:刘家弄的历史街巷反映了景德镇传统制瓷手工业作坊、传统民居等街巷的风貌特色。保护措施:恢复刘家弄窑作功能进行展示利用。该遗址和作坊在民国以前一直是烧造日用粗瓷较集中的区域,它对研究景德镇老城区古代民窑制瓷具有很高的价值。保护原有街道特色山地、挡墙等空间结构,突出地方传统街巷、居住街坊功能。

(三)规划先行,融入试验区建设圈

珠山区文化遗产保护是景德镇市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积极向试验区建设靠拢,纳入试验区建设总体规划,融入试验区建设圈。首先是规划先行,在上行规划的指导下,编制珠山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规划,珠山区历史文化街区详细修建规划,珠山区文化旅游规划,珠山区古建筑(历史建筑)保护修缮设计方案等。着眼全局,服从全局,利用南片区古文化遗存,工业遗产优势,精心打造南片区,补充北片区。

(四)政府主导,部门通力合作

《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已拉开大幕。保护和利用好文化遗产,做出大文章,需要政府主导,各部门的通力合作。政府主导即政府决策,项目是抓手,以小促大,捆绑式发展。修修补补,小打小闹,干不了大事。部门通力合作既要依靠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全社会的支持。文化行政部门更应该积极开展对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组织强有力专业人员做好项目的规划、勘查、设计工作,为政府决策提供保障。

 


© 2022 景德镇御窑博物院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200452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