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9
社教
社1
Social Education
感谢您的来到并了解我们!
活动预告 | 谈御窑厂出土明代官窑黄釉瓷器
发布日期:2024-11-27

为了给古陶瓷爱好者提供上手观摩学习的平台,景德镇御窑博物院秉承让“文物活起来”,践行“无边界博物馆”的理念,将向公众开放古陶瓷基因库标本研究室,本次精心挑选多件御窑厂出土明代官窑黄釉瓷器,这些器物不仅代表了当时的工艺水平、更是历史的见证,邀请大家近距离感受古陶瓷的工艺特点,探讨古陶瓷的无穷魅力。

 

由黄河孕育的中华民族,对黄色似乎有着特殊的感情,唐·杜佑《通典》谓:“黄者,中和美色,黄承天德,最盛淳美,故以尊色为溢也。”隋唐以来又以黄为贵,禁士庶不得黄服,宋·王楙《野客丛书·禁用黄》:“唐高祖武德初,用隋制,天子常服黄袍,遂禁士庶不得服,而服黄有禁自此始。”明代皇家对于黄色的使用限制更为严格,《明史·舆服制》记载,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规定官吏衣服、帐幔,不能使用玄、黄、紫三种颜色。黄色日后也就成了历朝帝王的专利,成了权利和尊贵的象征。明清以来黄釉瓷为皇家所独享,从明清御窑厂对黄釉瓷的烧造与管理来看,已形成了一套要求特殊的严格管理制度。

 

从相关文献看,明初便严禁民间使用黄釉器,据《明英宗实录》记载,正统十一年(1446年):“禁江西饶州府私造黄、紫、红、绿、青、蓝、白地青花瓷器……首犯凌迟处死,籍其家资,丁男充军边卫,知而不以告者,连座。”其中黄釉瓷置于首位,说明明初以来,黄釉瓷被皇家以法典的形式严禁民间使用,以后各朝成为例制。据《清宫档案》中《唐英奏折》记载:“乾隆二十一年七月七日,唐英将次色黄器一万一千七十九件及次色祭器一百六十四件开造清册呈交广储司按册查收。”可见,清廷对黄釉瓷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即使是残次品也要进行严格处理。

 

黄釉瓷一直被认为是明清官窑瓷器之冠,其原因可能是使用对象和对制品的特殊要求而言。明官窑黄釉瓷是从简而粗向繁而精发展的,明初洪武至成化间黄釉器以碗、盘、杯、靶盏为主,弘治黄釉瓷最精,始见黄釉尊,嘉靖出现豆、爵之类。明代黄釉瓷器除作御用餐具外,在《大明会典》卷二百零一载:“嘉靖九年,定四郊各陵瓷器:圜丘青色,方丘黄色,日坛赤色,月坛白色,行江西饶州府如式烧解。”可见黄釉器还被用作方丘(地坛)的祭祀用器所使用。

 

活动时间

2024年11月29日(周五)

中午13:00-14:00

 

活动地点

景德镇御窑博物院

古陶瓷基因库标本研究室 

活动主题

谈御窑厂出土明代官窑黄釉瓷器

 

活动主讲人

肖鹏(藏品部负责人)

 

预约人数

 限定20人

 

预约方式 

扫下方二维码预约

 


© 2022 景德镇御窑博物院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200452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