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6
社教
社1
Social Education
感谢您的来到并了解我们!
活动预告 | 明代御窑遗址出土的瓷坐墩
发布日期:2024-12-12

为了给古陶瓷爱好者提供上手观摩学习的平台,景德镇御窑博物院秉承让“文物活起来”,践行“无边界博物馆”的理念,将向公众开放古陶瓷基因库标本研究室,本次精心挑选多件明代御窑遗址出土的瓷坐墩标本,这些器物不仅代表了当时的工艺水平、更是历史的见证,邀请大家近距离感受古陶瓷的工艺特点,探讨古陶瓷的无穷魅力。

正统、景泰、天顺三朝是多事之秋,先后经历了“土木之变”和“夺门之变”。因此,学界认为在外族入侵、皇帝被俘、宫廷政变、时局动荡的情况下,景德镇官窑必是处于低谷,甚至停烧。加上这时期官窑瓷器不书年款,其真实面貌鲜为人知,学界很难对其进行研究,故把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称之为陶瓷研究的“黑暗期”或“空白期”。2014年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在御窑遗址珠山北麓进行发掘,给明代陶瓷史上的“黑暗期”带来了一束强光,使这一时期的官窑面貌逐渐清晰起来。

这次发掘出土的遗物,其烧造量之大、器形之丰富、纹饰之精美,都超乎人们的想象。出土的器型有鸡心壶、匝、觚、花盆、博山炉、瓷枕、钵、坐墩以及各种造型的瓶类,如葫芦瓶、梅瓶、双耳蒜头瓶、铺首天球瓶、双耳玉壶春瓶、双耳折肩瓶、带座双耳瓶等,都具有极强的时代特征,其中瓷坐墩格外引人注目。

坐墩,因其形如鼓,所以又称“鼓墩”。在日常使用中大多会在坐墩的上面覆盖一方刺绣精美的锦缎软垫,既能增其华丽,坐时又更舒适,故又名“绣墩”。可能是“绣墩”之名显得雅致的缘故,不同时期的诗词在描写坐墩时,基本都是用“绣墩”一 词。如宋代张大直的《题庆云东洞》“仙人幻出珊瑚木,玉女妆成锦绣墩”,明代汤胤勤的《为钱理容题美人月琴图》“血色深红软绣墩,唾花浅碧香罗袖”,清代朱彝尊的《鹊桥仙·辛夷花落》“狸奴去后绣墩温,且伴我日长闲坐”。坐墩的制作材料多样,有木、竹、藤、雕漆、螺钿漆器、石和瓷等材质。瓷质坐墩因为导热快,适合夏天坐,人们又叫它“凉墩”。《江西省大志》中记录的隆庆到万历22年间御器厂烧造的品种中,就用了“凉墩”这一名称。

 

活动时间

2024年12月13日(周五)

中午13:00-14:00

 

活动地点

景德镇御窑博物院

古陶瓷基因库标本研究室

 

活动主题

明代御窑遗址出土的瓷坐墩

 

活动主讲人

李子嵬(文博副研究馆员)

 

预约人数 

限定20人

 

预约方式

扫下方二维码预约

 


© 2022 景德镇御窑博物院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200452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