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时间弥合裂痕
“与时为友——陶瓷修复艺术展”
2024年8月9日,“与时为友——陶瓷修复艺术展”于上海油罐艺术中心拉开帷幕。展览呈现了来自景德镇御窑博物院的最具代表性的6件文保修复展品及两位陶瓷修复艺术家刘晓玉、梅琳玉的40余件展品。展览通过介绍博物馆馆藏文物修复与保护方式和中国陶瓷修复艺术家的作品,展现残缺破损的陶瓷经由修复者与时间的共同造就,焕发独一无二、更胜从前的美。
时间的回响
古陶瓷文保修复技艺革新
景德镇御窑博物院所藏文物大多为御窑厂遗址出土文物标本和复原器,在此次展览中景德镇御窑博物院共借展6件文物,以展现当代文保修复的多样性和前沿探索。
展览现场照片
景德镇御窑博物院拥有全球首个古陶瓷基因库——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与最前沿的专利修复技术,而本次借展的6件展品每一件都具有特殊之处。
御窑修复技艺视频 明成化·素三彩鸭型香薰
景德镇御窑博物院藏“八宝”之一、处于修复中的“明成化·素三彩鸭型香薰”向观众展示了刚刚粘接完成的文物状态;
明永乐·甜白釉鸡心扁瓶
“明永乐·甜白釉鸡心扁瓶”器型精美,釉质温润,代表着古陶瓷修复中最常用、难度极大的无痕修复,最大程度地还原了瓷器百年前的风采。
明永乐·青花地锥白龙凤纹梅瓶
“明永乐·青花地锥白龙凤纹梅瓶”是御窑遗址出土众多瓷器中最“碎”的一件,由466块原件瓷片经一年时间清洗、拼对、修复而成,足以体现古陶瓷修复专家们的专业及耐心。
明正统-天顺·青花镂空方胜纹绣墩
“明正统-天顺·青花镂空方胜纹绣墩”使用了御窑博物院专利修复技术——大面积补配陶瓷缺损用料工艺进行修复,融合了最先进的3D扫描、3D打印、人工智能拼对等技术,并在展览现场展示了详细的修复步骤。同样使用3D扫描打印,以透明环氧树脂为材料修复的“明永乐·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可让观众更直观地观看器物断面胎、釉的历史信息;使用“降阶法”修复的“明洪武·青花蕉叶竹石纹执壶”做到了在不影响欣赏器物的同时留下可辨认的修复痕迹,平衡了古陶瓷修复之“度”。
明洪武·青花蕉叶竹石纹执壶 永乐·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
百年的岁月并未真正掩埋瓷器的辉光。正是有御窑博物院这样潜心于陶瓷考古、修复和研究的专业人员们,将无数破碎的古陶瓷以最合适的方法修复完成,不仅再现了文物曾经的面貌,更是保留了长远的时间在器物上留下的痕迹。古陶瓷的修复帮助补齐了我们文化中的一片拼图,让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文保修复技艺在这个过程中持续发展创新,而古代匠人之心也在当下不断回响。
匠心惜物
陶瓷修复艺术的传承
古陶瓷保护与修复的发展,理念创新是目标,匠心坚守是根本,技艺传承是关键。展览中同时展现了大漆、金缮等传统修复工艺。
陶瓷修复艺术家梅琳玉修复作品 陶瓷修复艺术家刘晓玉代表作品之一吉州窑木叶纹大碗
修时间的人
陶瓷修复中的传承与革新
景德镇御窑博物院院长翁彦俊致辞
“与时为友——陶瓷修复艺术展”开幕式暨陶瓷修复主题研讨会:“修时间的人——陶瓷修复中的传承与革新”于2024年8月8日举行。景德镇御窑博物院院长翁彦俊致辞,景德镇御窑博物院修复部主任江小民在学术论坛中就陶瓷修复的历史与展望发言,御窑博物院修复室负责人郝国江与刘晓玉、梅琳玉等修复专家从专业文保修复的技术革新与传统陶瓷修复的传承等角度展开讨论。
期望通过本次展览,让更多人看见陶瓷修复这项技艺造就的美,使陶瓷修复的艺术能够更好地延续,也让我们看到其背后所蕴含的惜物匠心和与漫长时间共同铸就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