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景德镇御窑博物院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携手举办的2024年“古代制瓷工艺暑期实践研学班”开班仪式在御窑博物院报告厅隆重举行。景德镇御窑博物院院长翁彦俊、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崔剑锋及相关人员出席了开班仪式。此次暑期研学班旨在深入探索古代制瓷工艺的奥秘,推动陶瓷文化的研究与传承。这不仅是一次学术上的交流,更是一次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深度学习之旅。
据悉,此次研学班吸引了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精英学员。他们不仅来自北京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顶尖学府,还有部分学员来自伦敦大学、宾州州立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充分展现了此次研学班的国际影响力与学术吸引力。这些学员在各自领域展现出卓越的学术才能和研究潜力,他们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古代制瓷工艺的热爱和追求,为研学班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本次研学班活动为期一周,以明初青花为基点,旨在全面探索这一时期青花瓷器的制瓷工艺与独特魅力。明初青花瓷,以其精美的纹饰、独特的色彩和卓越的工艺,不仅代表了中国陶瓷艺术的高峰,也对后世的陶瓷制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课程将首先带领学员们深入了解明初青花瓷的历史背景,包括永乐、宣德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如何影响青花瓷的生产与风格。随后,在工艺与鉴赏环节,我们将详细介绍明初青花瓷的原料选择、釉料配制、绘画技法及烧制过程,让学员们亲身体验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同时,课程还特别设置了明初青花瓷的修复与保护模块,教授青花瓷碎片的清理、拼接、补色等修复技术。值得一提的是,课程鼓励学员们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尝试将现代设计理念与明初青花元素结合,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陶瓷作品。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贯穿整个课程,确保学员能够在掌握扎实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通过专家讲座、视频演示、现场指导、亲手制作等多样的教学方式,课程旨在培养学员的综合技能,包括艺术鉴赏、工艺制作、文物修复及创新设计能力,为学员提供一个全方位的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