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德皇帝朱瞻基(1426-1435)年,在位仅有九年零七个月,看似短暂的一朝,却是明代最辉煌的一瞬。明史学家把这一时期比作西汉的“文景之治”。据文献记载宣德皇帝不仅治国才华卓越,而且兴趣广泛。比如“尤工绘事”“留神词翰”“好促织之戏”等。对宣德帝的前两种爱好,人们深信不疑。因为目前有一定数量的关于宣德皇帝墨迹的存世品。但是人们对宣德帝爱好促织有不同的看法。关于他爱好促织的记载,大部分都出自晚明时期的野史,且无实物证据。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促织》一篇描写因宣德宫中尚蟋蟀,一平民几乎被官府逼得家婆人亡的故事。
1982年11月,景德镇在珠山中路铺设地下管道时,意外发现明御器厂故址。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在珠山中路明御器厂故址南院的东墙边,发现大量的宣德官窑遗存。1993年春,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在明御器厂东门故址附近开探沟一条,于沟的北端距地表深约1.5米的宣德窑渣中发现一呈窝状堆积的青花残片,经复原为蟋蟀罐一组。
明宣德青花芦草鹰雁纹蟋蟀罐,口径12.8厘米,高9.7厘米,腹径13.8厘米,底径11.9厘米。该罐出土时罐盖已破碎,罐身较为完好,未经砸碎,但釉面有冰裂纹。作圆柱形,腹微鼓,盖与罐作子母口,圈足。盖亦子母口,中心一小孔。《蟋蟀谱》 将这类罐称为“坐盖式”。罐外壁绘两组图。一绘草丛茂密的汀渚,两只翠鸟,一只飞腾寻食,另一只立于水蓼花枝伸颈鸣叫,使水蓼花枝有承重摇曳感。其画面约占外壁的五分之三;另一则绘汀渚上两只受惊的大雁腾空飞起,紧跟其后的海东青正怒翅飞翔追捕。盖面绘一只海东青正栖枝窥探地面草丛中的野兽犬。呈现出一幅生动的狩猎图。此 器之款识极特别,罐底青料书“大明宣德年製”六字楷书竖款,盖后则书“ 大明宣德年製”六字楷书横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