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6
综合咨讯
综1
Information
感谢您的来到并了解我们!
学术研讨 | 明代成化官窑款与清代民窑仿款标本的对比初探
发布日期:2024-07-30

摘要

•景德镇御窑博物院 熊喆 江依晗•

文章以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出土的明代成化官窑款和清代民窑仿款瓷片标本为对象,通过对官窑瓷器款识的特征、微观结构的比较,揭示了官窑与民窑仿品在款识规范、字体特征、微观层面的差异。在外观表现方面,将明代官窑较为规整的字体、形制与清代仿款的较为随意的款识书写方式进行了对比,反映了二者生产过程差异性。在微观结构方面,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设备的观测,发现了成化官窑与清代仿款在胎料、釉料、青花料的气泡形状、杂质含量等方面的微观差异。为理解明清时期瓷器制作工艺和风格的演变提供了初步认识。

 

关键字:官窑瓷器;款识;成化时期;清代仿款;微观结构;胎料;釉料;青花料;明清景德镇御窑厂遗址

1 概述
官窑瓷器上的款识,不仅仅是帝王年号的标记,同时也象征着该器物归属于皇宫,并且有可能是至高无上的皇帝所御用的珍贵物品。明代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阶段,宫廷烧制的专用瓷器成为生产主流,至今流传的明代官窑瓷器较为丰富,其款识在种类、工艺、字体等方面更加完善。官窑的年款多由宫廷设定样式,由御窑厂专人负责照样书写,字体研究规整。[1]

图1 青花双框双行“大明成化年製”六字楷书款

御窑出土的成化官款多以青花书双圈或双框“大明成化年製”六字楷书款,其款识大多在器底,少量横书于口沿下方。款外围圆圈或框字都紧束款字,所画线条粗细不等,发色浓淡不一。[2](图 1、图 2、图 3)

 

 

图2 青花双圈双行“大明成化年製”六字楷书款

 

仿成化款瓷器,自明正德之后的明清各朝乃至民国屡出不断,且风格不同,形态各异。相比之下,民窑瓷器的款识字体则较为随意,不如官窑款那般整齐规范。这是因为民窑的生产通常不受宫廷的严格监督,制作过程更加自由,款识的书写也相对简单。虽然民窑瓷器在制作上可能没有官窑那般精良,但也因此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韵味。

 

 

图3 青花双框单行“大明成化年製”六字楷书款

 

成化官窑款识具有一定的特征,著名陶瓷研究学者孙瀛洲老先生曾将成化时期的六字款编成一段要诀:“大字尖圆头非高,成字撇硬直到腰,化字人匕平微头,制字衣横少越刀。明字日尖年肥胖,成字三点头肩腰。”[3]在明晚期,仿成化款式的瓷器陆续出现,包括明清各朝乃至民国时期,且风格各异,形态多样。相比之下,民窑瓷器的款识字体则较为随意,不如官窑款那般整齐规范。这是因为民窑的生产通常不受宫廷的严格监督,制作过程更加自由,款识的书写也相对简单。虽然民窑瓷器在制作上可能没有官窑那般精良,但也因此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韵味。

2 数据提取与比对

2.1标本介绍

 

本次进行比较的两套基因标本分别为M-QH-WA与Q-QH-WA。

 

2.1.1 M-QH-WA

 

在此标本号中,“M”指代“明代”,“QH”指代“青花”,“WA”指代“碗”。使用其中的M-QH-WA-C与M-QH-WA-J两件标本,其中“C”指代“残片标本”,“J”指代“截面标本”。

 

 

图 4 M-QH-WA残片、截面照片

 

M-QH-WA-C为明代成化官窑瓷片。尺寸为残高3.9,残宽9.9,足径7.6厘米。

 

图 5 Q-QH-WA残片、截面照片

M-QH-WA-J取样自M-QH-WA-C。为圆柱型环氧树脂包埋标本,直径3cm。观测面为M-QH-WA-C碗底部的横截面,可同时观测该标本的底部胎、内底白釉、外底白釉、内底纹饰青花、外底底款青花等部分。

2.1.2 Q-QH-WA

在此基因标本号中,“Q”指代“清代”,“QH”指代“青花”,“WA”指代“碗”。使用其中的Q-QH-WA-C与Q-QH-WA-J两件标本,其中“C”指代“残片标本”,“J”指代“截面标本”。

Q-QH-WA-C为尺寸为残高2.2,残宽6.2,足径4.6厘米。

Q-QH-WA-J为圆柱型环氧树脂包埋标本,直径3cm。观测面为Q-QH-WA-C碗底部的横截面,可同时观测标本的底部胎、内底白釉、外底白釉、内底纹饰青花、外底底款青花等部分。

2.2 研究方法

 

2.2.1观察法

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2.2.2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证明所要研究对象的方法。

2.2.3 科技检测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是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即在强电场作用下发射出高速运动的电子束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利用样品表面的微区特征(形貌、晶体结构、化学组成等)的差异,产生反映样品表面物理化学信息(表面平整度、晶体的形貌及尺寸等)的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及特征X射线等。扫描电子显微镜即可以利用二次电子成像(像的衬度是形貌衬度,反映样品表面的形貌特征),也可以利用背散射电子成像(像的衬度是原子序数衬度,反映的是样品表面的化学组成特征)。由此,可以利用背散射电子成像的特征对古陶瓷中晶体的物相信息进行简单分析。[4]

该次检测采用 TM4000 plus扫描电子显微镜(高灵敏度4分割背散射电子探测器、高灵敏度低真空二次电子探测器)对使用标本M-QH-WA-J与Q-QH-WA-J底部含青花款的剖面显微结构进行观察。为了避免电子的荷电效应,测试前,利用数道导电胶带连接样品和测试平台,背散射电子成像的工作电压为20kV,真空模式为中真空模式。通过配置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AZtecOne深测器)对样品剖面的元素面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对剖面的元素组实现高通量EDS分析。

2.2.4比较研究法

 

对物与物之间的相似性或相异程度的研究与判断的方法。[5]

3 研究结果

3.1考古信息

该两件标本均出土于02-04明清御窑遗址考古发掘。

 

2001年,位于珠山北麓、御窑遗址内的建国瓷厂旧厂房倒塌,出现了较大面积的空地。趁此机会,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考古队,于2002年10月初对这片空地进行主动考古发掘。[6]发掘开始后,为了发掘和学术研究的需要,由景德镇市政府决定并出面组织,于2003年上半年、2004年上半年,分别将位于珠山北麓的两栋居民楼房、珠山南麓的市政府机关大膳堂拆除,以供考古发掘。发掘工作于2004年12月底暂告一段落。

 

图 6 遗址位置示意图

这次发掘共发掘了两个地点,具体位置:一是在珠山北麓,即御窑遗址内的东北部,原建国瓷厂和2003年拆除的两栋居民楼的位置;二是在珠山南麓,即御窑遗址内的南部西侧,2004年拆除的市政府机关大膳堂的位置(图 6)。[7]发掘面积共计1578平方米,最深的探方达5米余。揭露了许多重要遗迹和出土了大量遗物。2004年被评为200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8]

3.2胎料

 

通过直接观察,M-QH-WA:白胎细腻,胎体坚致;Q-QH-WA:白胎细腻,胎体坚致。

 

    

图 7 M-QH-WA-J-100X-SEM                                              图 8 Q-QH-WA-J-100X-SEM

使用SEM分别采集两件截面标本的微区图像(图 7、图 8),由上至下可清晰区分出胎层(图上部,颜色较深且多有密度较高暗色不规则小孔的区域)、胎釉结合层(过渡区域,亮度较高,其中包含有深灰色且互相交织条状的晶体结构与亮点状的高金属原子序数成分)、釉层(图底部,较薄,颜色较亮,有低密度大气泡的区域)。

3.3釉料

 

通过直接观察,M-QH-WA-C:白釉光亮,略带玻璃质感;Q-QH-WA-C:白釉光润。

 

    

图 9 M-QH-WA-J-300X-SEM                                              图 10 Q-QH-WA-J-300X-SEM

 

使用SEM分别采集两件截面标本胎釉结合处的微区图像(图 9、图 10),可见釉层气泡的异同:成化官窑的气泡较清代民窑的少但大,且气泡边缘不规则、含堆形凸起,清代民窑的却平滑平整。

3.4青花料

 

通过直接观察,M-QH-WA-C:青花发色鲜艳,呈青蓝色;Q-QH-WA-C:青花发色鲜艳,呈灰蓝色。

 

    

图 11 M-QH-WA-J各元素分布及分布图总数谱图         图 12 Q-QH-WA-J各元素分布及分布图总数谱图

使用SEM分别采集两件截面标本X2000倍并搭载能谱仪选择Si、Al、Co、Fe、Mn五种元素在混合模式下的叠加图像(图 13、图 14),待元素质量分布(wt%)稳定后,利用取点工具进行测试得到元素分布对比(表 1)。

    

图 13 M-EDS分层图像-sample                                      图 14 Q-EDS分层图像-sample

 

表 1 M-QH-WA-J、Q-QH-WA-J所选pigment点元素分布对比表


4 讨论与展望

通过对比可看出,M-QH-WA-J瓷胎中的气泡较为圆润,Q-QH-WA-J瓷胎中气泡多呈扁平状。针对于这种差异,做出两种推测:其一,清代民窑烧制的瓷器,在瓷窑降温的过程中,可能会稍微加快窑炉的冷却,以此缩短出窑时间,提高产量。此举可能使得胎体在未完全定型的情况下较快的收缩,致使截面标本中的气泡呈现图示的扁平形状;其二,原理与上述相通,只是由于原料或烧成气氛、烧成方式,使得Q-QH-WA-J瓷胎中扁平形气泡形成。

青花结晶成分对比来看区别不明显,较为突出的是Q-QH-WA在青花料中检测出S元素和较多的As元素,造成此种现象可能是由于原料产地差异、原料采集方法差异、或是提纯的精细程度造成的。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测试。

民窑烧造的Q-QH-WA,从胎、釉的微观层面来看,包含的杂质较少,一定程度上可媲美工艺精湛的明代官窑制品。由此可以看出,古代景德镇民窑的一些生产工艺已经达到了官窑生产的水准,但由于官窑对于质量要求更高,会有意地对原料进行精细加工;而民窑因为更注重产量,不会过于追求原料的精细程度。导致了上述差异的产生。

官窑瓷器的款识代表着皇家的尊贵与威严,明代官窑瓷器尤其丰富多样。而民窑瓷器则更加贴近生活,展现着一种朴实自然的美感。这些瓷器款识不仅是标志,更承载着历史文化的记忆,成为了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们追逐的珍贵文物。

由于本研究仅以明代成化款和清代成化款标本为例,样本数据较为单一,因此未能对假设做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同时研究方法与背景研究不够全面。在接下来的研究中,计划提取更多数量的标本、丰富检测手段,得出更为确切的结论。

5 致谢

本次实验用标本、TM4000 plus扫描电子显微镜等仪器由景德镇御窑博物院科技实验室提供。御窑博物院院长翁彦俊提供方向指导,郑筱卿提供部分器物拍摄支持,以及童玉婷、周慧、何奕慧等人提供资料和数据整理等帮助。特提出感谢!

 

[1] 吴姗.明清时期景德镇陶瓷款识的演变[J].科技信息,2012(14):158.
[2] 顾英华.明朝成化瓷器辨伪[J].中州今古,2004(10):32-33.
[3] 薛冰.略谈明代官窑瓷器款识的特点与鉴定要诀[J].陶瓷研究,2019,34(05):57-60.
[4] 刘震. 故宫南大库出土紫金釉和黄釉的微观结构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8.
[5] 刘新园,李一平,江小民,权奎山,张文江,江建新,孟原召.江西景德镇明清御窑遗址发掘简报[J].文物,2007(05):4-47+1+1-2+97-98.
[6] 翁彦俊,钟燕娣.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的考古学探索与展望[J].南方文物,2022 (03):58-68.
[7] 郭璐莎.中国古代窑业分类初探[J].南方文物,2018(02):217-224.

 

[8] 权奎山.景德镇明清御窑遗址的考古发现和研究[J].故宫博物院院刊,2013(03):6-19+158.

  


© 2022 景德镇御窑博物院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200452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