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给古陶瓷爱好者提供上手观摩学习的平台,景德镇御窑博物院秉承让“文物活起来”,践行“无边界博物馆”的理念,将向公众开放古陶瓷基因库标本研究室,本次精心挑选多件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出土的明代仿龙泉窑瓷器,这些器物不仅代表了当时的工艺水平、更是历史的见证,邀请大家近距离感受古陶瓷的工艺特点,探讨古陶瓷的无穷魅力。
明代洪武时期龙泉窑、景德镇窑都为官府烧造瓷器,但是两地烧造官用瓷器的窑厂性质完全不同,龙泉的官府用瓷是民窑烧造的;景德镇是官办的窑厂烧造的,这座官办窑厂后来发展成为御器厂。因级别不同,明初景德镇所烧造官窑瓷器的价值和地位是龙泉窑所不及的。宋元时期的龙泉窑烧造的瓷器质量精美,但品种单一,只烧造青釉瓷器。而明初于景德镇设立御器厂后,它所烧造的品种趋于多元化,因景德镇有着优质的瓷土矿,可以生产出细腻的白瓷,胎土可塑性强,造就了景德镇的辉煌。
上世纪80年代初至2014年,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先后对明御窑厂进行过十余次发掘,陆续出土一些明代官窑仿龙泉窑瓷器,经整理发现,最早仿龙泉釉器始见于永乐时期。宣德时期出土的器物最丰富,其釉色较龙泉稍青绿,釉的光泽度较强,有的器物施釉不太均匀,这类仿龙泉釉又称冬青釉。天顺八年以前朝廷均派内官在景德镇与处州两地监烧瓷器,而弘治帝即位,罢不急之务没有提及处州之地,说明朝廷已没有派太监到处州监烧瓷器了。这很可能是随着宣德仿龙泉窑的成功,以及成化官窑仿烧青瓷技术的完善,朝廷所需青瓷已全由景德镇御窑厂供应了,处州龙泉瓷逐渐淡出了皇家视野,由此推断,成化后期是浙江龙泉青瓷开始衰落的时期。
活动时间
2024年7月25日(周四)
中午13:00-14:00
活动地点
景德镇御窑博物院古陶瓷基因库标本研究室
活动主题
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出土的明代仿龙泉窑瓷器
活动主讲人
方婷婷(文博馆员)
预约活动人数
限定20人(按报名顺序取前20位,以短信通知为准)
预约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