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德红釉侈口碗
明代王世懋《窥天外乘》记载:“永乐、宣德内府烧造,迄今为贵。其时以鬃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可见红釉瓷在当时就非常珍贵。
景德镇御窑博物院藏明宣德红釉侈口碗,高9厘米,口径20.6 厘米,底径8.8厘米。侈口,弧腹,圈足,外底刻楷体“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刻双线圈。口沿部位形成的一线白釉俗称“灯草口”,这是因为釉层在高温熔融状态下自然垂流,致使釉层变薄,最后显露出白胎之色。
宣德朝是明代红釉器制作最辉煌的时期,红釉制品在数量上较永乐一朝有了明显的增加,其呈色浓艳,往往在器物转折棱角处隐现白色胎骨,增添了观者视觉的变化,耐人寻味。这时的红釉器造型更加丰富,除碗、盘、高足杯外,洗、炉、梅瓶、僧帽壶、梨式壶等亦多见。辅助装饰除暗花外尚有描金彩者。红釉发色均匀,最厚处气泡密集,这是宣德红釉典型的时代特征。其色调鲜红,不流釉,不脱釉,被称为“宣红”。宣德红釉瓷器在单色釉世界树立了一座瑰丽的高峰,它是后世仿制的标杆,更是中国古典审美的集大成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