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4
综合咨讯
综1
Information
感谢您的来到并了解我们!
学术研讨 | 浅论明清景德镇民窑瓷器上兔纹的形态演变
发布日期:2024-07-23
摘要

•景德镇御窑博物院 徐小娇•

兔纹是古代陶瓷艺术中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寄托了吉祥的寓意。明代景德镇瓷器上的兔纹从明嘉靖朝开始盛行,但清康熙朝以后的景德镇瓷器上的兔纹装饰难见。明清两代兔纹装饰经历了一个由繁至简,又由简复繁的过程。

关键字:兔纹;景德镇;民窑;明清;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兔子是象征祥瑞的动物。古籍《瑞应图》记载:“赤兔大瑞,白兔中瑞”;《宋书·符瑞志》也把白兔等白色动物列为祥瑞之物:“以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为例,据说当年的祥瑞有‘凤皇三十九、麒麟五十一、白虎二十九……白兔、白鹿、白燕、白鹊……木连理实,日月不绝,载于史官,不可胜纪’”[1]。兔也是我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之一,更使兔与普通百姓的生活密不可分。在古代中国,先民还认为兔子是“多产”的象征[2],同时,兔还有美丽、善良、敏捷、灵动等象征意义,兔的这些象征意义也决定了兔在中国传统文化和百姓心目中的地位。

既然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赋予了吉祥的寓意,所以在中国古代陶瓷艺术中兔纹也成为了极为常见的表现形式。早在新石器时代,石家河文化遗存中就有陶塑的兔,二里头文化遗址亦有以飞兔为纹饰的陶器出土,纹饰中龙蛇飞舞、兔“以其背飞”[3]的画面,不但反映了古人细致的观察力,而且能反映出古人通过兔的形象给予的丰富想象。之后许多朝代均有以兔为饰的艺术品出现,在瓷器产生之后,兔的形象也被大量的用于瓷器装饰上,到景德镇明清两代的民窑,更是在陶瓷上进行兔纹装饰的高峰期。

从大量的出土实物资料和馆藏资料也能够发现,明清两代的景德镇兔纹瓷很常见,绝大多数以青花绘制,其它品种少见。仅在明嘉靖和隆庆时期得见青花五彩及褐彩兔纹,其后各朝均仅见青花兔纹,清康熙朝虽然得见以兔纹为图记款的五彩博古图花口盘,但兔纹本身仍以青花料绘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明清两代的景德镇民窑兔纹瓷上,青花绘制的兔纹瓷是主流。其中原因应是兔纹瓷主要的使用者是普通百姓,青花兔纹易于绘制、成本较低,价格也相对低廉,易于销售。

从兔纹的装饰部位来看,无论明末或是清初的兔纹,大多装饰于器物中心位置,或与人物同绘于器心或器壁。器型多以碗、盘为主,亦见与人物同绘于罐身,或作为图记款单独绘于罐底。以开光形式绘于器壁的兔纹仅在嘉靖青花五彩瓷和万历朝外销青花瓷中得见。兔纹图记款从万历朝始,到康熙朝都有发现。兔纹盖目前仅在明万历朝外销瓷上有见。

以兔纹形态来看,嘉靖朝兔纹即使潦草但兔子四肢仍然绘制分明,兔尾明显可见。万历朝兔纹绘制时,表现身体部位有二种截然不同方式,或者与嘉靖朝比较起来更加修长;又或者完全紧缩成一团,但四肢部位都仍然清晰,但兔尾已开始变得略短,有的甚至已经省略兔尾不画。从天启朝开始到崇祯朝,绝大多数兔纹已不画兔尾,兔纹于前肢开始画得较为简略,有些兔纹几乎不画前肢,只强调后肢。到康熙朝,兔纹才又重新恢复“四肢俱全”的状态,而且兔尾也不再被“忽略不计”,省略者亦有,但为数不多。

由铺助纹饰来看,嘉靖朝兔纹多以器心青花双圈中绘制兔纹,青花五彩兔纹目前仅见器心与器壁绘开光形式兔纹,兔纹以红色留白,四周圈绘一层绿彩,最外以青花勾出开光式样。万历朝多见兔纹藏于山石之中的纹样,山石四周衬以花草、灵芝等纹饰,兔纹多为“抬首望明月”之状,开光兔纹在万历外销瓷上多见,另也多见兔纹与仕女同绘。天启兔纹也有与人物同绘者,但这时兔纹并非主题纹饰。以兔纹为主题的天启青花瓷,兔纹往往与桂树同绘,但是有白描、细绘与粗绘这三种绘制手法的区别。崇祯兔纹从出土情况来看数量很多,但以铺助纹饰来区分仅有兔纹外三圈青花外加锯齿纹兔纹、兔纹外四圈青花外加变形葵瓣纹、兔纹加外单圈青花,无其它装饰以及兔纹外加双圈青花四种,其中兔纹加双圈青花又可分无其它装饰与双圈之外绘简单花草纹两种。崇祯朝兔纹一反天启朝皆与桂树同绘的式样,构图均无与桂树,这一点值得注意。碗心纹“佛手”式草丛,草丛中伏有一兔,这种纹饰仅在顺治朝得见。康熙兔纹铺助纹饰多样,兔与人物同绘的构图、兔独倚于一栅栏之旁的构图、青花双圈中绘山石之上伏有一兔的构图、兔与灵芝同绘的构图都很常见,但将兔与柳树、竹枝、菊花同绘的仅在康熙朝得见。(见表1:明清景德镇民窑兔纹绘制演变示意简表)

从出土标本中我们就可以明显发现,从明早期的罕见,到明末清初的大量涌现,清康熙朝之后又再次消失,景德镇民窑兔纹经历了一个急剧兴盛又突然消匿的过程。成化至隆庆年间(公元1465-1572年)的明代中期,景德镇民窑瓷上的兔纹数量还相对较少。而从明万历朝一直到清康熙朝,兔纹装饰则变得非常流行,兔纹的形态与衬图类型也非常丰富多姿。清康熙朝后,景德镇民窑兔纹虽然因为需要避皇室之讳而被禁制[4],但我们可以说,虽然兔纹这一种纹饰可以被禁止,但它所能代表的文化内涵,是不会被消除的。

结语:关于明清景德镇民窑瓷器上兔纹的形态演变规律,我们可以认为在兔纹所装饰的部位上,各朝并无太大区别。在兔纹形态上,从嘉靖朝至康熙朝兔纹经历了一个由繁至简、又由简复繁的过程。在铺助纹饰上,因为兔纹本身就带有许多吉祥寓涵意,加以铺助绘饰更是能明确表达出这种寓意。如兔与桂树同绘、与嫦娥同绘应是寄望“登高折桂”或是“人月两团圆”,在《中国兔文化的女性色彩》一文中陈仁河先生便说道:“嫦娥奔月和玉兔捣药的神话传说因其成为中国人最普遍朴素的向往,而深植于我们的草根文化之中,玉兔成为明月之灵。”[5];铺以灵芝则是祈愿长寿;兔匿于山石之中的构图在万历朝与崇祯朝最为多见,适逢乱世,百姓有可能是羡“狡兔之三窟”,想要表达一种乱世之中但愿自己能保得平安的想法。兔抬首望明月的构图一可表示祈望“人月团圆”,也能代表“早生贵子”、“多子多福”的吉祥寓意。可见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兔纹的铺助纹饰也随之改变,小小的兔纹之中隐藏着的是当时民间大众的心声。

 

 

表1 明清景德镇民窑兔纹绘制演变示意简表
器物年代

出土或收藏地点

款识或铭文 图录和特征
嘉靖 景德镇
窑址出土
大明
嘉靖年制

四肢分明,

兔尾清晰可见

嘉靖
至隆庆
景德镇
窑址出土
/

四肢分明,

兔尾清晰可见

万历 景德镇
窑址出土
/

身体部位较之嘉靖期更长,

四肢部位仍然清晰,

兔尾变短

万历 御窑厂遗址
02-04年
考古发掘出土
元亨利贞

身体部位较之嘉靖期更长,

四肢部位仍然清晰,兔尾变短

万历 景德镇
窑址出土
/

身体部位紧缩成团

四肢部位仍然清晰,兔尾变短

天启 景德镇
窑址出土
/

前肢开始画的非常简略,

兔尾已省略不画

天启 景德镇
窑址出土
/

前肢开始画的非常简略,

兔尾已省略不画

天启至
崇祯
景德镇
窑址出土
/

前肢不画,

兔尾不画

崇祯 景德镇
窑址出土
/

几乎不画前肢,

兔尾不画

崇祯 景德镇
十八桥
窑址出土
/

几乎不画前肢,

兔尾不画

崇祯 景德镇
戴家弄
窑址出土
/

几乎不画前肢,

兔尾不画

崇祯 御窑厂遗址
02-04年
考古发掘出土
/

几乎不画前肢,

兔尾不画

康熙 景德镇
戴家弄
窑址出土
乙丑年造

四肢与兔尾均明显画出

康熙 景德镇
窑址出土
/

四肢与兔尾均明显画出


[1].(汉)刘珍等:《东观汉记校注》卷二《章帝纪》,吴树平校注,中华书局,2008,第77页。
[2].顾雪梁,刘法公著,中西文化对比 十二生肖寓意详解 文化篇,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12,第101页
[3].广陵书社编 山海经 卷三 北山经·北次三经 广陵书社出版 2003年
[4].徐小娇 明清景德镇民窑兔纹研究 2009 景德镇陶瓷学院硕士论文
[5].陈仁河 中国兔文化的女性色彩 中国牧业通讯 2006年第13期

© 2022 景德镇御窑博物院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200452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