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3
综合咨讯
综1
Information
感谢您的来到并了解我们!
永乐皇帝朱棣手中的潮品压手杯,原来长这样!
发布日期:2022-02-11

一千年来的瓷器,为何让人千金难买。

一千年来的景德镇,为何来者络绎不绝。

一千年的文化,我们年轻一辈是不是不应该忘记。

3分钟短片,带你看中国瓷器、瓷上中国的前世今生。

永乐年制青花压手杯是中国官窑第一次出现纪年款,开创了在瓷器上书写皇帝年号的先河,为后世铭文款瓷器的烧造奠定了基础,被奉为瓷器烧造经典, 之后历朝都争相仿制。

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江建新在他的《明代官窑瓷器研究》一书中曾谈到永乐皇帝朱棣对中国陶瓷发展的影响:朱元璋第四子朱棣四十四岁时,推翻了侄儿建文帝,于公元1402年登基做了皇帝,改年号为永乐。朱棣在位二十二年,一生有许多建树,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封建帝王,永乐官窑在中国陶瓷史上也像他本人一样具有深远影响。

建文四年六月,朱棣攻占南京,登上皇位,由于《明史·成祖一》中有建文四年诏:“今年以洪武三十五年为纪,明年为永乐元年”记载,印证明人王宗沐《江西大志·陶政志》中说,“洪武三十五年始开窑烧造,解京供用,有御厂一所、官窑二十座”,说明洪武三十五年明御厂已开始为朱棣烧造瓷器。1987年,景德镇明御厂西墙的沟道下发掘一书写“永乐元年”题记的釉里红盘口瓶。因此可以确证朱棣刚继大统,明御厂便开始烧造官窑瓷器了。

带着好奇,我们在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找到了江建新先生,听他讲述朱棣皇帝手中这款潮品主人杯的有趣故事:压手杯,‍现在一般通俗的说法就是说杯子比较沉,拿在手上比较压手,比较沉,比较便于喝茶,所以压手杯大家都是这样说的。其实讲压手杯,‍当时在万历的时候就很流行了,皇家就很流行了。

而且压手杯是有三种形式的,一种,所谓的狮子滚绣球的一种‍,两个狮子中间一个球是狮子绣球的。还有一种是鸳鸯的,还有一种是花心的。

‍当时都是非常有名的,古代的文献里面就是晚明的文献到清初的文献都有记录,据说乾隆皇帝也很喜欢这个东西,它是拿到手上喝茶的用具,那么这些器物很长一段时间,就是学术界对它的认识不一样,‍有争论。

比如讲很沉手的,‍压手的这么厚,圈足这么厚,口沿这么厚,人家以为好像和永乐时代的风格是不相近的,有的人认为是假的,说是有可能是后仿的,但是我们20‍14年的时候,在景德镇御窑厂发现在一个永乐的地层,‍挖到了一个,‍而且永乐的压手杯和现在传世的故宫的压手杯在形式上是一模一样的。

这一件尽管是破的,但是它有天有地,口沿圈足很完整。那么这一件是花心的和故宫的花心压手杯是可以相互印证的,所以我们因为是在永乐地层发现的,那么我们就解决了陶瓷史上的一个很重大的问题。就是说永乐时代是有这样的压手杯的,对我们认识永乐官窑,全面认识官窑,有重要的意义。

‍咱们看看实物,实物里面你看这个很有意思的,像这个圈足,其实这个圈足还保留着元代的风格,平足的。什么意思?元代的圈足它是方形的,它这个‍‍口这个圈,它不像后来的圈足,它这个里面要修一下,尤其是永乐,后期是做的梯形,到了宣德时代,它就做成鲤鱼背,圆形的,它们以后就做得很薄,开始有款了,这是永乐时代最有时代特征的。

因为在这之前是没有款的。官窑的里面,‍这里面实际上是写款了,写的永乐年制篆书款,应该说这个篆书款是中国最早的,‍官窑形式上的一个书款的形式,就是后来延续了这种制度,应该说是永乐开篇的。

那么第三个,我就觉得这个形式,‍它是拿到手上就是手握子,手把子,有压手之感,就是便于喝茶,厚实不烫手,所以拿到手上握着非常地适合。从它的形式,包括它的造型,包括它的厚薄的制作方式,我觉得都是这个时代的精品,永乐的压手杯就是永乐时代制造的。

我们怎么知道像这种压手杯,有可能是喝茶的,和中国人喝茶的饮食习惯是有关系的。在元以前,特别是宋代,中国人是喜欢所谓斗茶,他喝的是抹茶,所谓抹茶就是那个茶叶要磨成粉的,再打成茶沫子,所以那个时候的茶具比较大一些。

‍‍但是到了元以后,蒙古人统治中国以后,这种宋人的饮食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么到了明初的时候,中国人开始喝散茶,所以散茶就是用茶叶来泡制的,有汤水,泡成汤汁再来喝,所以像这样的杯子,我觉得应该是喝散茶的,‍茶汤的。

因为它也比较厚实,你在拿到手上的时候也不会烫手。所以我们认为,像古人说的这种压手杯是喝茶的器具,我觉得和当时的饮食生活习惯是有很大的关系。

明人谷应泰在《博物要览》中对压手杯有详尽描述:“压手杯,坦口折腰,沙足滑底。中心画双狮滚球,球内篆’大明永乐年制’六字或四字,此为上品。鸳鸯心者次之,花心者又其次也,杯外青花深翠,式样精妙,传世可久,价亦甚高”。


© 2022 景德镇御窑博物院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2004528号-1